“三不猴”(“不该看的不看,不该听的不听,不该说的不说”)的起源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。它们看起来如此普通却又姿态各异,代表着一种古朴的信念。但是它们沉默的表情中又饱含着深远的意义,是否仍然对今天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呢?

这三只猴子所代表的智慧,远远超出它们本身。这种智慧起源于中国,此后在日本的寓言故事中也流传了数百年。据说,这种中庸的思想中国古代圣人孔子(公元前551-479)或他的一名弟子首次提出的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(出自《论语》卷六 颜渊第十二)。这句古老的东方格言被发现在日本通过动物拟人化得以表现,这主要是由于 saru (猿)一词的发音,这个词可表示猴子,但读作zarou,表示一种否定形式:因此这三只猴子被叫做Mizaru, Kikazaru 和 Iwazaru (Miza, Kika和 Iwa是看、听、说的缩写),并且与它们所表达的否定指示相关联,即:不看、不听、不说。

很有可能,中国和日本的古代圣人想要表达的是,把精力放在不正当的事情上意味着自我堕落:任何一种污秽的事物,通过玷污我们的眼睛、耳朵、言语,会使我们自身变得污秽,即便我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远离它们。罪恶会通过感染、模仿而滋生蔓延。所以我们必须争取仅用那些正确的事务来填满自己的感官。

这一理念曾通过哲学家弗里德里希·尼采(1844-1900)的格言传入西方思想,格言出自其作品《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 》——译为《快乐的科学》:“我不想对丑恶宣战。我不想指控,也不想指责指控者。只是袖手旁观,这是我唯一的否定!总而言之,我希望在某个时候成为一个只会说‘是’的人!”